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,針對近日媒體反映個別地方毀麥開工及網上流傳的“割青麥作飼料”短視頻,農業農村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,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,“五一”期間就部署核查核實,各相關省份抓緊調度排查。近日,農業農村部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全面排查毀麥開工、青貯小麥等各類毀麥情況,對違法違規行為,發現一起處理一起。
從目前情況來看,“割青麥作飼料”只是個例,并不多,量很小,不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大局。
農民究竟是“割青麥作飼料”還是收小麥賣糧食,說到底是算經濟賬?!案钋帑溩黠暳稀痹谑崭?、倉儲等環節上更省事。另據網上流傳短視頻的說法,青貯小麥一畝收入可達到1500元,經濟收益高出收小麥賣糧食。青貯小麥價格是否確如視頻中所言尚待核實,但農民會算經濟賬,不會輕易糟蹋自己的血汗結晶。換言之,農民選擇“割青麥作飼料”是一種個體經濟行為。但是,放任“割青麥作飼料”,勢必導致小麥整體產量下降,從而將對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威脅。
“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”,14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18億畝耕地紅線不容踐踏,切實杜絕“割青麥作飼料”、稻田種茭白等耕地非農化、良田非糧化現象,穩定糧食產量。這關鍵是要讓農民有奔頭,確保種糧農民收益,讓種糧有“錢途”。這需要政策再加把力,為種糧保駕護航,提高種糧經濟效益,調動種糧積極性。
一方面,適當提高稻谷、小麥最低保護價,穩步提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,加大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和收購環節補貼力度。另一方面,完善糧食生產和產后服務體系,以政府購買方式為種糧農民統一提供免費的植保、機收、烘干、存儲等生產、產后作業服務,為糧食豐收打下基礎,并打通糧食增收“最后一公里”,降低種糧生產成本。
據央廣網
責任編輯:
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凡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或在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蘭州日報社和蘭網所有。已經與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并且不在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稿件來源:“蘭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蘭網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