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州晚報訊 5月15日,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近年來,西固區河口鎮河口村依托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,以打造河口古鎮為契機,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挖掘文化底蘊,依靠黃河水資源風光多元化發展旅游產業等,將河口村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民俗文化旅游景區,既保護傳承了當地歷史文化,又守護了綠水青山,譜寫了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。
歷史遺存賦能文化振興
走進河口村,村莊道路干凈整齊、廣場上歡聲笑語。古城池、古碼頭遺址、碑文石刻、四街十七巷、四合院、張氏祠堂、清代紗燈等歷史文物別具特色,特別是河口古民居,是河口古文化遺址保存最多的是古民宅。各具特色的農家院依四條主干街道有序排列,隨機走進一家小院,里面寬敞明亮的房屋和極具地方特色的農家美食更是讓人心頭生暖。
河口村古民居總是帶給人一種質樸的美。分布在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古民居,現存較為完好的有37處,共200多間,這些古民居大多是明清時期的,極具時代特色,是蘭州市保存相對豐富的古民居群之一。作為河口村老街風貌的象征,秉承著保護與開發并重的理念,形成了古鎮景區地標性建筑,如今更是河口村一道有形的靚麗的文化風景線。此外,古民居里面還保存有很多歷史悠久的“文物”,這些古老的村莊,是文化傳承、歷史延續的產物,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。
傳承創新激發文化動能
位于河口村的西固民俗文化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西固地區民俗實物、展示西固民俗風情、傳承民俗文化為主的綜合性文化展館,館內以豐富的民眾生活為背景,將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布展,既展現了西固社會發展的歷史演變和民俗內涵,以更小的視角展現了河口村的地方文化和村民今非昔比的生活變化。如今,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的打造,河口村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開展移風易俗宣傳,在村域內進一步發展了弘揚文明鄉風的美好傳統。
同時,借助文旅發展弘揚傳統民俗文化,大力鼓勵支持本村古紗燈等民間技藝、民俗等非遺傳承方面的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,配合打造古紗燈工坊、紗燈文化墻,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;組建打造河口村文藝團隊,太平鼓專業表演藝術隊以及莊河堡藝術團的建設成立,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有效促進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。
文旅發展重現古村繁榮
近幾年,河口村借助河口古鎮的發展優勢,立足轄區資源稟賦,走出了一條發展鄉村旅游的集體致富路子。隨著古鎮旅游業發展,結合古鎮景區“一家一景、一店一特色”打造契機,逐步在村內形成規?;r家樂發展趨勢,村民通過自主創業經營農家樂、小吃攤、文創店等增收致富,共享旅游發展成果,村級集體經濟從整體上實現跨越式發展壯大。
如今的河口村是一個全面優化村莊人居環境建設,舊貌換新顏的文明之地;一個歷史悠久、發展迅速的后起之秀。河口村先后被評為“首批中國傳統村落”“全國第四批美麗宜居村莊”“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”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”“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”“省級歷史文化名村”“省級特色小鎮”“省級黃河風情小鎮”“甘肅省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單位”等。
產業發展、文化多樣、環境優美、獨具魅力,河口村正扎實有效地推進文化興村、產業富民的各項工作,繪就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文/圖
責任編輯:
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凡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或在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蘭州日報社和蘭網所有。已經與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并且不在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稿件來源:“蘭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蘭網聯系。